您当前位置:大会首页->要闻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人回应质量热点问题
绝不让假冒伪劣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作者: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7-3-15 8:04:44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等就“质量提升”答记者问。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孙奕 韩洁

  胡浩 潘洁

  “要培育一批真正叫得响,甚至国外消费者都欢迎的中国品牌,打出我们的‘金字招牌’。”1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等就产品质量提升、网购产品质量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中国产品质量状况总体较好

  此次是全国人大新闻中心首次以“质量提升”为主题组织专场记者会。支树平介绍,中国的产品质量状况有喜有忧。“我们的产品质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不小的差距。”

  他介绍,从2013年开始,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2016年达到91.6%。出口工业品因质量问题被退货的批次去年下降13%,金额下降了19%。

  “我们现在有大量的产品出口,尤其是高铁、核电,还有一些工程建设。中国制造应该说是行销全球,说明本身就有质量的支撑。这是我所说的‘有喜’。”支树平说。

  在谈到中国产品质量之“忧”时,支树平说,我国质量总体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特别是中高端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一些地方对质量重视不够,有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他说,我国质量技术基础还不是很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接近1%。认证认可刚刚实现新的突破,发光二极管(LED)认证是首个由我国引领制定的国际认证制度。

  “抓质量不是说管严点、管细点就能把质量搞上去。必须从质量技术基础抓起。”支树平说。

  对假冒伪劣产品多的地区必要时“亮黄牌”

  针对质量短板问题,支树平说,要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出技术的改进提升方案,对一些产品生产集中、假冒伪劣多的重点地区实行区域整治,甚至集中整治、挂牌督办,必要的时候约谈当地负责人或者“亮黄牌”、曝光。

  在谈到输非商品的质量时,他说,国家质检总局不仅从生产厂家源头加强监管,还加强口岸打假的专项行动,同时加强与非洲国家合作,在海外组织打假。输非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从2014年的7.52%下降到去年的3.2%。下一步国家质检总局将盯住不放,切实维护输非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中国制造的形象,维护中国和非洲人民的传统友谊。

  1180家企业约5000种商品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

  为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标准差异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

  孙大伟说,我国从2015年开始在出口食品企业开展“同线同标同质”探索,2016年5月建立了“同线同标同质”产品的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全国已有1180家企业、大约5000种商品达到了“三同”要求,并已经在公共服务平台上上线。

  他介绍,所谓“三同”,是指企业在生产内外销产品时,是在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生产,从而使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平。如果中国标准与进口国的标准有差异,则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即生产高品质的产品。

  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针对民众关注的网购产品质量问题,支树平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一些力量在网上买一些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就公布、下架。

  “仅去年一年,大概抽了6891批网上样品,不合格的有2122批,合格率69.2%。”他说,线上和线下的产品质量水平目前还有一定差距,将继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从源头抓,从电商平台抓,从标准抓,从监管抓,着力培育“品质电商”。

  他表示,国家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商务标准;为“3C”认证开通“云桥”系统,支持阿里巴巴、京东等7家主要电商平台,与国家质检总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数据库进行对接,绝不能让假冒伪劣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据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责编: 陶影
   
版权所有:《公民与法治》杂志社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